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变形缝设计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变形缝设计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
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
(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
(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
3.整体面层的变形缝在施工时,应先在变形缝位置安放与缝宽相同的木板条,木板条应刨光后涂沥青煤焦油,待面层施工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木板条取出。
4.变形缝内清理干净后,一般填以柔性密封材料。可先用沥青麻丝填实,再以沥青胶结料填嵌,或用钢板、硬聚氯乙烯塑料板、铝合金板等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根据您提供的参考信息,以下是围墙伸缩缝的设计规范:
1. 伸缩缝的设置位置应在墙体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
2.伸缩缝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 当围墙长度小于等于40米时,伸缩缝间距应为40米。
- 当围墙长度在40米至80米之间时,伸缩缝间距应为20米。
- 当围墙长度大于80米时,伸缩缝间距应为10米。
三种变形缝的区别是:伸缩缝:防止建筑受温度变化而引起变形,产生裂缝。
沉降缝:防止建筑物由于各部位沉降不均而引起结构变形、破坏。
防震缝:防止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刚度差异在地震冲击波的作用下给建筑物带来破坏。
伸缩缝:一般为20-30mm。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沉降缝: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30-70mm,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防震缝:在多层砖墙房屋中,按设计烈度不同取50-70mm。
因室内温度变化较小,故伸缩也不明显,所以一般没必要设置伸缩缝,室外一定要设置伸缩缝,其间距一般不超过六米,做砼垫层时就要考虑伸缩缝,铺装石材时根据设计伸缩缝的宽度(一般6-10MM)留缝,用硅酮密封胶密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变形缝设计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变形缝设计要求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