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发展的轨迹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轨迹是什么

学前教育2024-09-24 03:58:38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轨迹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发展的轨迹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分析学前教育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学前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学前教育发展的轨迹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轨迹是什么

1、幼儿教育从县城向农村延伸,入园(学前班)幼儿成倍增长,从单一的县幼儿园发展到各乡镇中心学校的学前班。

2、幼儿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对幼儿开展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开展启蒙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3、重视和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采用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向企业、社会各界、干部家长多方筹资,逐步改善办园条件。

4、突出重点,办好示范。围绕一个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突出四个环节:保教齐抓、教研教改、家园共育、养成教育。做好三项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育人环境建设。

谁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治教的法制化和科学化轨道?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为核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治教的法制化和科学化轨道。

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园”,学前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十年来,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先后修订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为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学前教育方针政策?

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方针是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198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11月初提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课堂教学、劳动、娱乐活动和日常生活等7种教育手段来完成的,任何一项不可偏废。

课堂教学以游戏为主,教学方法通过直观和感官作用,提出“寓教于乐”,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1990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随着《条例》和《规程》的实施,使幼儿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对幼儿开展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开展启蒙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幼儿园管理条例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幼儿园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法规,1989年8月20日,《幼儿园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发布,自1990年2月1日起施行。

《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政府加强对幼儿教育管理和指导的两个重要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两个法规的施行(试行),将使我国幼儿教育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推动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招收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第三条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幼儿园的设置应当与当地居民人口相适应。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幼儿园设置的布局方案。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第六条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第七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第八条 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轨迹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轨迹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