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外刊读后感,家庭教育外刊读后感怎么写

家庭教育2024-09-23 04:36:1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外刊读后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外刊读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才貌双全的民国名媛吕碧城,为什么终身未嫁?

诚邀,被称之为中国近代女权运动开创者,教育界首位女校长等誉称-吕碧城,确切地说是民国的第一才女,之所以终身未嫁,大概有以下三个原因:

家庭教育外刊读后感,家庭教育外刊读后感怎么写

1、民国初年,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旧时代,如此充满个性、反判社会的这位强势女子,就婚姻而言,人们往往是敬而远之的;

2、当时能够被吕才女看得上的男子必定少而有少,据说比较心仪男子有梁启超与汪精卫(当时的汪是才貌双全的革命青年)以及大少袁克文,因为年龄或缘分等原因而擦肩而过;

3、少时曾有过一桩户对婚约的汪氏,因为在她12岁时光绪进士的父亲吕凤歧的突然离世,家产被夺,而夫家退了婚,(在当时是很羞的事),加上妹妹服毒又寄人篱下的艰难滋味给她少年成长时期有承重的打击,以后对待婚姻也充满了恐惧心理,晚年的她是看破红尘,笃信了佛教。


便化名花也断肠,不遇天人不成目的名媛吕碧城,情难勒处尚闻香。

被称为"三百年第一女词人"的吕碧城,为"四大才女”之一,才情绝世的女权先驱,为什么终身未嫁?


"春风说剑,夜雨谈兵,冲天美人虹起”,十二岁的女孩,锋芒初现。因父亡,家产遭族人觊觎,并扣留其母。小丫头镇定沉着,写信与父故人及亲友救出母亲。一来家道由此中落,二来恐小女子难以调教,定亲的汪家竟悔了婚约。

文言写作的才女,日后与严复谈到此事,说包办婚姻也是有好处的,若不幸可怪罪父母,自寻的竟无可责备。不知是原本对汪公子有所期待,还是情事畏缩,不敢主动出击。

其实二十岁扬名京城,到处咸推的吕碧城,谈笑有鸿儒,往来皆文青。无论四公子之袁克文,还是李家名门之孙李肇经,等均才子慕佳人,有心折枝,然而身为女儿身,却巾帼之志的才女,恨袁公子文弱有余的风流秉性,李公子年轻太嫩,入目者梁启超等身边早有佳侣,以伊之心性,女权之推断不肯为妾为侧室的。

"心意高傲,举所见男女,无一当其意者……”严复有此语评说,但此言差矣,有一女中豪杰却是才女青闺梦中人。

她并非独身主义者,却"千山望遍,意以阑珊,不遇天人不成目",要的是盖世英雄,脚踏祥云而来


秋瑾与吕碧城

这位心向聂隐娘,恨辽海功名不到青闺儿女,是天生粉荊脂聂,非等闲俗脂的花木兰,一腔豪兴遇到了另一位奇女子秋谨,两人真是相见恨晚,惺惺复惺惺,才女有感而作

《满江红 感怀》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 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女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

作为当时一个业界驰名的有干货的女网红,吕碧城门前不乏才子或者高官。但吕碧城在众多求偶者炽热的目光中孑然终老,原因也一直让人充满好奇。

其实吕碧城幼年曾与同里汪氏有婚约,却被对方解除婚约,有人即此认为“受此刺激,因此独身终老”。当然吕氏眼光之高,也是超乎一般剩女的,她是剩斗士中的雅典娜。她的名言:“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任公早有家室,汪季新年纪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蔷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古嘉,奈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一派选秀节目毒舌评委的态度,才子已婚、鲜肉太小,难得有个看得上的,可惜长得着急,其实诸宗元也就比吕碧城大了九岁。海选天下精英,最终冠军空缺,真的只是“太挑”吗?

统观吕碧城一生,她对“自我”怀有强烈的自觉感和维护欲。一个以思想独立、想法前卫著称的新女性在跟前辈严复聊婚姻的时候,却说“父母主婚为佳”。她认为自由恋爱会带来的悔恨懊恼更甚于父母主婚。她看到了在新旧社会范式交锋与转换的过程中,自由恋爱的先行者们所必须承担的巨大风险,如果走眼,一直坚持的“自我”将被失败的婚姻破坏殆尽。吕碧城拒绝把婚姻放在自我之上,于是更倾向于孤独却自由而富足的生活。

晚清和民国之女权先驱吕碧城,正是在袁世凯的赞助下,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公办女学堂——北洋女子公学,担任总教习。周恩来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女士,就曾经是女子公学的学生,吕碧城门下的弟子。

由于吕碧城钦佩于袁世凯提倡女权、兴办女学的理念,在民国时期,曾加入袁世凯的总统府,担任其机要秘书。但后来袁世凯窃国称帝后,吕碧城对其大失所望,便选择离开了袁世凯,下海经商去了。

吕碧城出生于1883年,自幼天资聪颖,辞赋一绝,思想开放,容貌秀丽,在那个还提倡妇女三从四德的年代,吕碧城无异于一朵奇葩(褒义词),引得京城公子纷纷前来“朝圣”。

在她的追求者中,不乏同侪青年之佼佼者,如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羲等,但吕碧城却颇自傲,对他们的追求一概不予青睐。

吕碧城喜欢什么样的人呢?她自己也给出了标准,说是“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算来算去,只有寥寥几个人符合要求。

这第一个满足吕碧城条件的,是任公梁启超先生。梁启超早年跟随康有为,是戊戌变法先驱。变法失败流亡海外后,梁启超专注于理论著述,在政治、文学、历史领域都颇有建树,文坛上地位极高。可惜梁“早有妻室”,苦于不能与其成秦晋之美。

吕碧城第二个看得上眼的,乃是因刺杀摄政王而暴得大名的汪精卫。其实汪精卫当时在文学上并没有什么地位,吕碧城看上他可能只是因为他长得英俊。汪精卫在很年轻时就与后来的妻子陈璧君相遇相知,吕碧城当然是没有插足的机会的。不过这一点,吕碧城倒没有提到,只是说汪精卫太小,与自己同年,不太适合作为婚配对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外刊读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外刊读后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